我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现状
当今世界,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,中国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。这就意味着,在以高科技为主要内容,以知识产权为保障的激烈市场竞争中,我国科研机构,高新技术企业,生物医药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同积累了丰富知识产权保护经验,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各行业进行面对面的竞争。就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现状而言,形势十分严峻,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。
一、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少,质量差。
我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,由于科研水平较低,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,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,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大多数仿制国外药品。同时,临床医疗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,主要集中在常规设备等中低档医疗器械,而高档产品的生产较少,并且技术落后,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。
二、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。
知识产权制度对作为知识产品“生产基地”的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,临床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,然而这一功能还没有为生物医药科研人员,管理人员所认识,不少人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含义知之甚少。据对某高校抽样调查显示,知道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、商标权、著作权的人员占45%,进一步了解其内容的仅占15%;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立法、司法、执法过程的不足20%,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手段,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%。这种现象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同样存在。这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淡漠反映在:对无偿使用别人的成果习以为常,对自己的成果被别人仿冒、抄袭不以为然。这一现象应引起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。
三、人员流失导致知识产权流失严重。
医学高等院校,科研院所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职务性成果。近年来,由于科研人员流动数量日益增多,导致高校、科研院所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流失状况日益严重,这不仅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,损害了科研院校和院所的权益,而且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。
四、管理不严导致知识产权无法保护。
科技成果转化部分采用技术转让方式。在这种合作中,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,或由于责、权、利不清,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,导致有意或无意中造成资产流失,同时不少管理者对这种现象并不介意,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默认态度,造成知识产权无法保护的局面。
下一篇:【2014-02-17】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